百喻經 禪悟─2 table.MsoNormalTable {font-size:10.0pt;font-family:"Times New Roman";}◎ 認人為兄喻  昔有一人,形容端正,智慧具足,復多錢財,舉世人間無不稱嘆。時有愚人,見其如此,便言我兄。所以 爾者,彼有錢財,須者則用之,是故為兄。見其還債,言非我兄。旁人語言:“汝是愚人,云何須財名他為兄﹔及其債時,則稱非兄?”愚人答言:“我以欲得彼之 錢財,認之為兄,實非是兄。若其債時,則稱非兄。”人聞此語,無不笑之。猶彼外道,聞佛善語,盜竊而用,以為己有。乃至傍人教使修行,不肯修行,而作是 言:“為利養故,取彼佛語化導眾生,而無實事,云何修行。”猶向愚人,為得財故,言是我兄﹔及其債時,復言非兄。此亦如是。有一個人,家裡很富有,而且舉止大方又很聰明,所以遠近的人,對他都很稱讚、羨慕。那時有一個人看他這樣,就認他作哥哥,來來往往,很是親熱。他為什麼認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?目的是為了要想這人的錢用。後來,那個富有的人變為貧窮的人了,而且還欠人很多的債,他就對這人冷淡下來,還對人家說︰『他並不是我的哥哥。』這個故事比喻︰有一類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法的一部分語言、方法和儀式,作為是他們的教法,完全不是真心信奉,只是想遮蓋他們罪惡的陰謀,不可被他們矇混欺騙。◎ 山羌偷官庫衣喻  過去之世,有一山羌,偷王庫物而遠逃走。爾時國王遣人四出推尋,捕得將至王邊,王即責其所得衣處。 山羌答言:“我衣乃是祖父之物。”王遣著衣,實非山羌本所有故,不知著之,應在手者著於腳上,應在腰者返著頭上。王見賊已,集諸臣等共詳此事,而語之言: 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,應當解著,云何顛倒用上為下?以不解故,定知汝衣必是偷得,非汝舊物。”借以為譬,王者如佛,寶藏如法,愚痴羌者猶如外道。竊 聽佛法,著己法中,以為自有。然不解故,布置佛法,迷亂上下,不知法相。如彼山羌,得王寶衣,不識次第,顛倒而著,亦復如是。古老的時候有一個野人,潛進王宮,在國王的衣庫裡偷了一些衣服,出來後就逃到很遠的地方去。國王在發覺被偷了東西以後,就命人到各處去搜查,終於把那野人緝捕到案,當審問時,這個小偷不承認那些衣服是從國王這裡偷去的,說是他的祖父留傳下來的遺產,國王就命令他那些衣服穿起來,那個野人不知道衣服怎樣穿法,把本來應當穿在臂上的,他穿到腿下去,應當穿在腰上的,穿到頭上去。國王就判斷說︰『你都穿錯了,這就證明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給你的; 何況這些都是國王和官吏穿的衣服,你祖父是不會有的。』那野人無話可答,不得不俯首承認。 這個故事比喻︰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教的教義,作為他們自己所有,但因不明白佛法的真義,偷了去也不會用,弄得顛顛倒倒,不倫不類,結果還不是暴露他們的本質來!◎ 嘆父德行喻  昔時有人,於眾人中嘆己父德,而作是言:“我父仁慈,不害不盜,直做實語,兼行布施。”時有愚人,聞其此語,便作是念,言:“我父德行,復過汝父。"諸人問言:“有何德行,請道其事。”愚人答曰:“我父小來,斷絕淫欲,初無污染。”眾人語言:“若斷淫欲,云何生汝?”深為時人之所怪笑。猶如世間無智之徒,欲贊人德,不識其實,反至毀呰。如彼愚者,意好嘆父,言成過失,此亦如是。從前有一個人,在許多人面前,讚美他父親的德行,說他父親的心很仁慈,不曾損害別人,也從未掠奪過別人的財物,待人很是公正直爽,不說謊話,而且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,還肯幫助人家。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呆子,就想自己也應該讚美父港式飲茶親一番,就說︰『我父親的德行,還勝過你的父親呢。』大家就問他,那是一些什麼德行?呆子回答說︰『我父親的從小以來就斷絕淫慾,不幹這種事的。』大家聽了都哄笑起來,說道︰『你的父親如果這樣,那麼他怎樣會生出你來呢?』 這個故事比喻︰讚美別人的好處,須要符合實際;捏造的謊言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,反而會招到人家的輕鄙,所以佛教五戒中制止妄語。◎ 三重樓喻 往昔之世,有富愚人,痴無所知。到餘富家,見三重樓,高廣嚴麗,軒敞疏朗,心生渴仰,即作是念: “我有錢財,不減於彼,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?”即喚木匠而問言曰:“解作彼家端正舍不?”木匠答言:“是我所作。”即便語言:“今可為我造樓如 彼。”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作樓。愚人見其壘墼作舍,猶懷疑惑,不能了知,而問之言:“欲作何等?”木匠答言:“作三重屋。”愚人復言:“我不欲作下二重 之屋,先可為我作最上屋。”木匠答言:“無有是事!何有不作最下重屋,而得造彼第二之屋?不造第二,云何得造第三重屋?”愚人固言:“我今不用下二重屋, 必可為我作最上者。”時人聞已,便生怪笑,咸作此言:“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!”譬如世尊四輩弟子,不能精勤修敬三寶,懶惰懈怠,欲求道果,而作是 言:“我今不用餘下三果,唯求得彼阿羅漢果。”亦為時人之所嗤笑,如彼愚者等無有異。從前世間,有個傻富人,愚痴無所知,一日,到其他富人家去,看見三層樓房,高大壯麗,華貴無比,寬敞舒適,心裡頓生羨慕,於是便想‥〔我有的錢財,不比他少,為何從來,都不會去建造,這樣的樓閣呢?〕他回家後,便找來木匠,問木匠說‥「你了解那家,華麗的樓閣建法嗎?」木匠回答道‥「那正是我所建造的啊!」傻富人便說‥「那麼‥現在,你可為我建造,像那樣的樓閣。」於是‥木匠便整好地基,堆砌磚塊,來建造樓房。傻富人見木匠,堆砌磚塊,建造樓房,心裡感到疑惑,不能了解,便問木匠道‥「你想做什麼呢?」木匠答道‥「想造三層樓房啊!」傻富人便說‥「我不想下面二層樓房,你可以先為我,建造最上一層的樓房啊!」木匠答道‥「沒有這種事啊!哪有不建造最下一層基礎,而得以建造第一層樓房呢?又‥不建造第二層樓房,如何能建造第三層樓房呢?」傻富人卻固執的說‥「我現在,也不用下面兩層樓房,你必得為我,建造最上一層樓房!」這時,別人聽了之後,全大笑了起來,都說‥「哪有不建造最下一層樓房,而想得上一層樓房的呢?」這是比喻說‥佛教的四輩弟子,不能精勤地,依法修行、尊敬「佛、法、僧」三寶,反以懶惰懈怠,而想求得道果,而這麼說‥「我現在,又不用其前三果,唯想求得最後的阿羅漢果!」這同樣為世人所取笑。就像那個傻富人一樣,沒什麼差別。◎ 婆羅門殺子喻  昔有婆羅門,自謂多知,於諸星朮種種技藝無不明達。恃己如此,欲顯其德,遂至他國,抱兒而哭!有人 問婆羅門言:“汝何故哭?”婆羅門言:“今此小兒,七日當死,愍其夭殤,是以哭耳!”時人語言:“人命難知,計算喜錯。設七日頭或能不死,何為預哭?”婆 羅門言:“日月可暗,星宿可落,我之所記,終無違失。”為名利故,至七日頭,自殺其子,以証己說。時諸世人,卻後七日,聞其子死,咸皆嘆言:“真是智者, 所言不錯!”心生信服,悉來致敬。猶如佛之四輩弟子,為利養故,自稱得道,有愚人法,殺善男子,詐現慈德,故使將來受苦無窮。如婆羅門為驗己言,殺子惑 世。從前,有個婆羅門,自稱知識淵博,且於一切相星術、種種技藝,無不明白、無不通達;婆羅門仗著自台北港式飲茶己,有如此的才能,就想要彰顯,他的德性本領,便到別國,抱著自己的兒子,痛哭著。有人就問婆羅門說‥「你為何原故而哭呢?」婆羅門答道‥「現在,我這個兒子,在七天之後,就當死去,我哀愍他將夭折而傷心,所以如此痛哭啊!」這時,有人說‥「人的生命,難以知曉,命相計算,容易錯誤,說不定‥七天後,或許能夠不死,你又何必為此,預先痛哭呢?」婆羅門道‥「日月可能會陰暗、星宿可能會墜落,但是‥我所預記的,始終不曾有失誤過。」婆羅門,為了名聞利養之故,到了第七天,便自己動手,殺了他的兒子,以此證明‥自己所說的「預言」。當時,所以有的人,過了七天之後,聽說婆羅門的兒子死了,全都讚嘆地說‥「他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,所說的預言,都無錯誤啊!」大家於是都心生信服,皆前來向婆羅門致敬。這就像‥有些佛教的「四輩弟子‥出家二眾、在家二眾」,為了名聞利養之故,自稱已證得道果;這有如愚人的作法,殺害了善男子的心行,欺詐他人,展現慈心德性,是故‥使得將來,嘗受苦報,無窮無盡。有如婆羅門,為了應驗自己的預言,而殺了自己的兒子,來迷惑世人。◎ 煮黑石蜜漿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,有一富人來至其家。時此愚人便作是想:“我今當取黑石蜜漿與此富人。”即著少水 用置火中,即於火上,以扇扇之,望得使冷。旁人語言:“下不止火,扇之不已,云何得冷,?”爾時眾人悉皆嗤笑。其猶外道,不減煩惱熾燃之火,少作苦行,臥 荊棘上,五熱炙身,而望清涼寂靜之道,終無是處。徒為智者之所怪笑。受苦現在,殃流來劫。從前,有個傻瓜,在煮黑石蜜。有個富人,來到傻瓜家。是時,這個傻瓜,心裡便這麼想道‥〔我現在,應當取黑石蜜漿,來給這個富人吃。〕隨即取少許的水,倒到火上,然後,在火上頭,用扇子搧黑石蜜,希望能使得黑石蜜,冷卻下來。旁人便說道‥「你不熄滅下面的火,而光搧黑石蜜,搧個不個,如何使其冷卻呢?」是時,大家都笑了起來。這就像是外道一樣,不肯滅除煩惱的根源,而在熾然的火堆前,作種種的苦行,或躺臥在棘刺上面、或以種種熱火,乾烤身體,而希望得到‥清涼、寂靜的道果、境界,終無是處,徒為有智的人,之所取笑‥「這種苦行,受苦於現在,禍殃流於未來劫啊!」◎ 說人喜嗔喻  過去有人,共多人眾坐於屋中,嘆一外人德行極好,唯有二過:一者喜嗔,二者作事倉卒。爾時此人過在 門外,聞作是語,更生嗔恚,即入其屋,擒彼道己過惡之人,以手打扑。旁人問言:“何故打也?”其人答言:“我曾何時喜嗔、倉卒?而此人者,道我恆喜嗔恚, 作事倉卒。是故打之。”旁人語言:“汝今喜嗔、倉卒之相即時現驗,云何諱之?”人說過惡而起怨責,深為眾人怪其愚惑。譬如世間飲酒之夫,耽荒酗酒,作諸放 逸,見人呵責,返生尤嫉。苦引証佐,用自明白。若此愚人,諱聞己過,見他道說,返欲扑打之。從前,有個人,跟大家,一同坐在家裡,讚嘆一個外人說‥「那個人的德行,非常好,唯有二種過失‥一者、歡喜生氣;二者、作事倉促。」是時,那人剛好走過,站在門外,聽到他所說的話,便生起氣來;隨即進到他家裡,抓住那個說自己過失、缺點的人,用手搥打。旁人問道‥「你為何故,而打他呢?」那人便喊道‥「我曾在什麼時候,喜善生氣、作事倉促呢?而這個人,竟然說我‥常常喜歡生氣、作事倉促。所以‥我才打他呀!」旁人便說道‥「你現在,就是喜歡生氣、作事倉促的樣子,現在,馬上就應驗了,為何還忌諱它,怕人說自己的過失、缺點,而起怨尤、責罵人呢?」這事,深為大家所責怪‥他的愚昧與迷京站美食惑。譬如‥世間喜歡飲酒的人,沉溺頹廢地酗酒,作種種放逸的事,聽見人家,大聲責罵,反而心生怨尤、嫉妒;若引一些實據來當佐證,用來使他自己明白,但是‥像這樣愚昧的人,卻忌諱聽到自己的過錯,聽見他人說的時候,反而要打人家。◎ 殺商主祀天喻 昔有賈客,欲入大海。入大海之法,要須導師,然後可去。即共求覓,得一導師。即得之已,相將發引,至曠野中,有一天祠,當須人祀,然後得過。於是眾賈共思量言:“我等伴黨,盡 是親屬,如何可殺?唯此導師,中用祀天。”即殺導師,以用祭祀。祀天已竟,迷失道路,不知所趣,窮困死盡。一切世人,亦復如是:欲入法海,取其珍寶,當修 善法以為導師。毀破善行,生死曠路,永無出期。經歷三涂,受苦長遠。如彼商賈將入大海,殺其導者,迷失津濟,終致困死。從前,有一些商人,想要進入大海去尋寶。進入大海的方法,是需要找一個‥知道走法的導師,然後,才可以去的。大家隨即一同尋求,找到一個導師。既已得到導師之後,一群人,便相邀出發了;由導師的引導,走到空闊的原野中——途中,有一處祭天的廟宇,按例當須殺人祭拜,然後,才得以經過。於是‥商人們,便一起商量說‥「我們這些同伴,都是有親屬關係的,怎麼能夠‥殺害自己人呢?只有這個導師不是,正好用來祭拜天神!」大家隨即殺了導師,用他來祭拜天神;祭拜天神之後,卻因為沒有導師,而迷失於道路,不知要從何處去,結果‥走到窮光困乏的地步,全都死光了。想要進入法海,求取珍貴的法寶,本當以修習善法為心行,以此為自己的導師;卻毀犯戒律,而破壞善行,墮於生死曠劫之路,永遠沒有出離之期,歷經「畜生、餓鬼、地獄‥三惡途」,遭受苦報,漫長悠遠,而無盡期。就如那些商人,相邀要進入大海,卻殺死他們的引導師,結果‥迷於路途,失去補助,終究導致困乏而死。◎ 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昔有國王,產生一女,喚醫語言:“為我與藥,立使長大。”醫師答言:“我與良藥,能使即大。但今卒無,方須求索。比得 藥頃,王要莫看。待與藥已,然後示王。”於是即便遠方。經十二年,得藥來還,與女令服,將示於王。王見歡喜,即自念言:“實是良醫,與我女藥,能令卒 長。”便敕左右,賜以珍寶。時諸人等笑王無智,不曉籌量生來年月,見其長大,謂是藥力。世人亦爾。詣善知識,而啟之言:“我欲求導,愿見教授,使我立 得。”善知識師以方便故,教令坐禪,觀十二緣起,漸積眾德,獲阿羅漢,倍踴躍歡喜,而作是言:“快哉!大師速能令我証最妙法。從前,有一個國王,生了一個女兒,叫喚醫師來說‥「給我一種妙藥——能立刻使我女兒長大的藥。」醫師答道‥「我可以給一種很好的藥,能夠使她即時長大,但是‥現在太匆促了,一時沒能得拿出來,因為‥藥方必須到處去尋找、求取;但是‥在我得到藥方的這段期間,請國王不要去看您女兒,等我給她吃了藥,然後,再帶給國王看。」於是‥醫師隨即便前往遠方,求取藥方——歷經十二年的時間,醫師終於得到藥方歸來,便給國王的女兒,要她服下,然後,將她帶去見國王。國王看見女兒,非常歡喜,即於自心中,想道‥〔這實在是良藥啊!給我女兒吃了藥,便能夠使她快速的長大。〕國王便勒令左右,賜給醫師,珍貴的寶物。這時,所有看到的人,不禁笑道‥「國王實在太無智慧了,不曉得計算思量‥女兒出生以來的年月,看見她長大了,還說是良藥的效力呢!」拜訪善知識,而啟問他說‥「我想要求道,願見您教授,使我立刻得道!」善知識教師,即以方便法門教授,使令坐禪,觀「十二緣起」之法。修習宜蘭民宿的人,日漸積聚,眾多的福德,終於獲證阿羅漢果,歡喜非常,高興得都跳了起來,而作如是說‥「真是快啊!大師!這真是最快速‥能令我證得最妙境界的法門!」◎ 灌甘蔗喻 昔有二人,共種甘蔗,而作誓言:“種好者賞﹔其不好者,當重罰之。”時二人中,一者念言:“甘蔗極 甜,若壓取汁,還灌甘蔗樹,甘美必甚,得勝於彼。”即壓甘蔗,取汁用溉,冀望滋味。返敗種子,所有甘蔗,一切都失。世人亦爾:欲求善福,恃己豪貴,專形挾 勢,迫脅下民,陵奪財物,以用作福。本期善果,不知將來反獲其殃。如壓甘蔗,彼此都失。有兩個人,都是種甘庶的,他們作一次競賽,議定種好的得賞,種壞的受罰。 那時兩人中的一個,心裡想道︰『甘蔗本來很甜,如果我用甘蔗汁來灌溉培養,那新種的甘蔗不是更為甜美了嗎?』想了以後,他就把很多的甘蔗搾出了汁,用這些汁去澆新種的甘蔗;可是結果不但沒有得著好處,反而把所有的甘蔗都弄壞了。 這個故事比喻︰有些人不遵循正當途徑去修學佛法,卻異想天開的自己盲修瞎 煉,以為容易『證得果位』。結果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,反而浪費精神和時間,徒勞無功,猶如那個把甘蔗汁灌溉甘蔗的人一樣。 ◎ 債半錢喻 往有商人,貸他半錢,久不得償,即便往債。前有大河,雇他兩錢,然後得渡。到彼往債,竟不得見。來還渡河,復雇兩錢。為半錢債,而失四錢,兼有道路疲勞乏困。所債甚少,所失極多。果被眾人之所怪笑。世人亦爾,要少名利,致毀大行。苟容己身,不顧禮義,現受惡名,後得苦報。從前,有個商人,借給他人半文錢,經過很久,不能得到償還,於是‥便前往去討債——路途前面,有條大河,商人便雇人使船,花了兩文錢,然後‥才得以渡過河。商人到了欠債的人家裡,前去討債,竟然沒能夠見到他。商人只得回家,渡河時,又雇人使船,花了兩文錢。結果‥為了「半文錢」,反而失去了「四文錢」,並且‥有往來路途上的疲勞困乏——所被欠的債很少,所失去的卻極多。果然被眾人,之所譏笑。為了要得到少許的名利,反而毀了殊大的修行,假如‥容忍自己的身行,不顧禮數義理,那就會在現時,遭受惡名,而後得到苦報。◎ 就樓磨刀喻  昔有一人,貧窮困苦,為王作事。日月經久,身體羸瘦。王見憐愍,賜一死駝。貧人得已,即便剝皮,嫌 刀鈍故,求石欲磨。乃于樓上得一磨石,磨刀令利,來下而剝。如是數數往來磨刀,後轉勞苦,憚不能數上,懸駝上樓,就石磨刀。深為眾人之所嗤笑。猶如愚人, 毀破禁戒,多取錢財,以用修福,望得生天。如懸駝上樓磨刀,用功甚多,所得甚少。有一個人,給國王徵去作很苦的工作,一作作了很長的時間,弄得身體十分瘦弱,國王見他可憐,就賞賜給他一隻死了的駱駝。他得了以後,就運到家裡去剝皮;因為刀很鈍,簡直割不進去。於是他就在家裡找磨刀石,終於在樓上找得了一塊。這樣他就上樓去磨刀,磨了以後,就到樓下剝駱駝皮。割了幾下,刀又鈍了,又上樓磨刀磨後再到樓下來割。這樣走上走下,多次跑了,使他身體疲勞不已,實在覺得太累了。後來他想出一個法子,把駱駝吊上樓去,以便一邊磨刀, 一邊來割,他認為這樣作是很聰明,可是眾人都笑他笨拙。 ....這個故事比喻︰有一些人往往不從因地上(根本上)改過遷善,只是想多得錢財以修福果,或只是笨拙地炫耀富貴,把持戒修學放在腦後。這些人正同往返磨刀,把死駱駝吊上樓去、以便利磨刀的那個人一樣的愚癡!!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商務中心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33jjtw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